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买卖比特币、以太币和泰达币等币种。币安交易平台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。
在比特币从 0.003 美元飙升至 12 万美元的 15 年间,中国市场曾是其重要舞台,却只有极少数人真正从中获利。这场财富游戏里,暴富故事被无限放大,而更多人的亏损被淹没在喧嚣中。
早期参与者构成了 “幸运儿” 的核心群体。2011-2013 年,比特币在国内仅为极客圈子的试验品,单价不足 100 美元时,有人用显卡挖矿积累了数万枚。上海某程序员 2012 年花 2 万元买入 5000 枚比特币,2017 年以 1.2 万美元均价抛售,套现 6000 万美元;四川矿场主 2014 年投入 300 万元建矿场,2018 年比特币价格巅峰时资产超 10 亿元。这类案例虽被反复传播,但据行业估算,国内早期持有 1000 枚以上比特币的不超过 50 人,真正通过比特币实现阶层跨越的不足 200 人。
交易所与产业链从业者是另一批受益者。2017 年国内三大交易所日均交易额超 500 亿元,创始人通过手续费和平台币市值积累财富。某交易所早期员工因获得期权,2018 年离职时资产已达 8000 万元。但随着 2017 年 9 月国内关停加密货币交易所,这批人的财富迅速与中国市场切割,部分人移居海外,其收益已不属于 “在中国境内获利” 的范畴。
更多人成为泡沫的牺牲品。2017 年比特币价格暴涨吸引数百万散户入场,某平台数据显示,当年入场的投资者中,72% 在 2018 年熊市中亏损超 80%。杭州某白领 2017 年抵押房产买入 10 枚比特币,2022 年价格跌至 1.5 万美元时被迫平仓,负债 200 万元;退休教师张某 2021 年听信 “比特币能涨到 100 万美元” 的传言,投入毕生积蓄 50 万元,2023 年账户余额不足 3 万元。这类亏损案例从未被计入 “财富统计”,却构成了市场的底色。
政策监管加速了财富分化。2017 年 “九四禁令” 后,国内禁止加密货币交易,早期获利者趁机高位套现离场,而后期入场者只能通过境外平台交易,面临资金被冻、平台跑路等风险。2024 年某地法院数据显示,涉及比特币的纠纷案件中,91% 的原告为 2018 年后入场的投资者,平均损失达 42 万元,且胜诉率不足 5%。
比特币的财富神话具有极强的 “幸存者偏差”。媒体反复报道的 “矿场主买岛”“程序员变亿万富翁”,实则是数万参与者中筛选出的个案。从比例看,国内接触过比特币的人群超 3000 万,但最终获利者不足 0.01%,远低于传统投资领域的盈利比例。当比特币价格突破 12 万美元时,那些在 2017 年高点买入的投资者,仍有 83% 未能解套。
这场财富游戏的真相是:比特币在中国从未真正 “富了多少人”,只是让极少数人在特定时期收割了市场情绪。对于绝大多数参与者而言,它更像一场用时间和金钱缴纳的 “认知税”,提醒着人们 —— 所有脱离实体价值的投机,最终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财富再分配。
币安的核心价值观指导着团队的目标、决策和行动,让团队间的协作跨越国籍、文化与背景,最终实现币安团队的共同愿景。